轴承百科 >> 第四章 快速发展阶段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10-23 16:46 历史版本3 75452 1 0 新增内容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第四章 快速发展阶段

第四章    快速发展阶段

(1978-2000年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从此,我国轴承工业开始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全行业企业认真进行企业整顿,深化企业改革,调整组织机构,不断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三线企业迁出深山,规划新兰图,谋求新发展;围绕振兴轴承工业这个主题,重点发展“三车”、“三机”、“三高”轴承产品;行业各类企业面向两个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发展空间。这个时期,行业整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轴承工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到本阶段末,行业经济总量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增强。

第一节    企业全面整顿    夯实发展基础

一、企业恢复性整顿

1977年2月,一机部汽车轴承局在广州召开了轴承行业科技工作座谈会。为解决文化大革命给企业造成的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会上强调要狠抓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为此,确定了轴承产品的主项合格率和全项合格率的质量指标,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会后,轴承行业企业即积极开展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强化责任制、加强企业管理的整顿工作。

哈尔滨轴承帮开展了学大庆和办大庆式企业活动,工厂进行恢复性整顿,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产品质量为重点,加强技术管理,加强班组建设。开展了班组指标核算和节约利废活动,加强成本财务管理,分析劳动定额,恢复劳动管理秩序。1978年初,根据一机部颁发的有关管理办法条例精神,哈尔滨轴承厂加强了产品质量、设备、工艺、安全生产、经济核算,新产品设计和试制等方面的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整顿技术管理为重点,全面继续进行企业管理的整顿。进行企业管理的整顿。学习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整顿企业的经验,再一次修订印发展贯彻各项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到1978年底,通过了省机械局的检查验收,并获得第一机械工业部“轴承行业标兵”锦旗。

瓦房店轴承厂结合企业管理状况,首先从解决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问题入手,进行了恢复性企业整顿。1978年开始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内容的企业恢复性整顿工作,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制,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制,建立了以总会计师为首的财经管理体制,恢复或建立了有关科室,加强了基层建设,强化了生产指挥系统,从而使企业整顿工作有了组织保证。在企业整顿中,瓦轴发动全厂工程技术人员对8个类型轴承产品、22道工序、技术图纸进行了验证,取消所有的临时工艺。图纸验证率、准确率和执行率分别达到89.3%、98%和97%。使全厂的技术文件基本上达到了齐全统一,能够正确的指导生产。1979年,瓦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信得过”活动。同年在全国轴承行业一条龙竞赛中荣获质量优胜单位称号,1980年在一机部轴承行业质量检查中荣获总分第一。

洛阳轴承厂在进行恢复性整顿中,坚持把提高产品质量当作重点来抓,厂里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举办各种类型的质量管理学习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洛轴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过程,首先在若干个“信得过”班组进行试点,在取得效果后,再向全厂逐步推广。在狠抓产品内在质量的同时,抓好产品的外观质量,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工厂开展了质量“信得过”活动,全厂上下争创质量“信得过”产品。

上海微型轴承厂于1978年底调整了领导班子,成立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开展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技术管理为重点,做好设备管理、均衡生产和文明生产三项工作,从而带到了其他各项工作的整顿,使企业内各项管理工作基本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水平,很多方面有所提高和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础。1978、1979年上微厂军品、民品轴承质量连创行业两个第一、四个产品被评为“信得过”产品,两个产品获国家银质奖。

全国轴承行业经过恢复性整顿,企业的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提到恢复和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制逐步得到落实,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二、企业五项整顿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轴承行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开展了企业五项整顿工作。五项整顿工作是: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整顿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整顿劳动组织,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有计划地进行全员培训;整顿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全面整顿中,洛阳轴承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围绕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把经济责任具体定为“五争十保”。在全厂上下形成了一个目标明确、责任分明、纵横连锁、互相协调、比较完整的经济责任制体系。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是企业整顿的重点之一,全厂认真学习了“全国职工守则”、国务院颁步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本厂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若干规定》,对全厂劳动纪律进行了整顿。建立健全了以总会计师为首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了适应两级独立核算的核算体系。还整顿和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

通过企业五项整顿,洛轴各方面工作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企业管理产品质量、科研创新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就,通过了部、省的五项整顿验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嘉奖。

瓦房店轴承厂在五项整顿中,首先完善了经济责任制,把各项经济指标层层分解,逐步落实到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由单一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组织销售队伍,建立销售网点。加强计划管理,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总厂全面质量管理机构,成立了以厂为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各分厂车间都成立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分别配备专兼职质量管理员,全厂形成了1000多人的全面质量管理网。全厂建立QC小组360个,实行了对产品质量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主导升级产品,从产品工艺、工装设计、生产准备、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入库的全过程,都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将原来推行的厂、分厂(处)两级核算,扩大为厂、分厂(处)、班组三级核算,健全流动资金等各方面的12项管理制度。在整顿中完善了各项基础工作,如健全各种定额,修改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原始记录管理,整顿在制品管理等,制定出一套全厂各项管理制度。另外,瓦轴在整顿劳动纪律、财经纪律、劳动组织和领导班子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省、部五项整顿验收时都肯定了取得的效果。

在企业五项整顿中,哈轴被黑龙江省机械局确定为整顿试点单位,进行了三基(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三整顿(领导班子、劳动组织、劳动纪律)工作。同时开始了国家对企业的经营思想的整顿,积极组织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该企业开始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哈尔滨轴承厂在五项整顿的同时,学习“首钢”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对全厂各单位制定了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向车间和基层下放权力进行层层定包,推行目标管理,初步做到了“定、包、保”和“权、责、利”两个相结合。同时制定了全厂972个生产工种和工作岗位的“全优工作标准”,用以检查考核每个岗位工作的成绩。按“四化”要求全面地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通过整顿,企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效益逐年增长。1982年末,全面整顿综合治理经国家和省检查验收。1984年初获得黑龙江省“六好企业”称号,1984年3月被国家经委选定为全国二十个现代化管理试点企业之一。

从1982年开始,襄轴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企业整顿。这次整顿,以搞好“三项建设”即建立起一种又民主,又有集中的领导体制;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职工队伍;建立一套科学文明的管理制度,达到“六好企业”的标准。为此,全厂修改补充制订了管理制度408项岗位责任制805个。专业管理、基础管理逐步完善,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开始施行,从而使襄轴的企业管理水平大提高,1984年,襄轴企业五项整顿经湖北省检查验收合格。

1982年10月,机械工业部轴承工业局决定虹山轴承厂为第一批企业全面整顿的重点企业。虹轴非常重视,全厂各部门都制定了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开展了以整顿领导班子为核心,经营管理为中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经济效益为目标和完善经济责任制的五项整顿活动,对无定额工人、职能干部和其他人员402个岗位责任制,制定了2713条,约23万字。1983年6月,轴承工业局组成五项整顿检查验收组,对虹山轴承厂进行了检查验收,且一次验收合格。1984年7月,局又进行了复查,完全合格。虹山轴承厂经过企业全面整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迅猛发展,产品质量提高很快。

上海轴承公司从1982年到1983年对所属企业企业也进行了五项整顿,上海微型轴承厂、上海滚动轴承厂、中国轴承厂、上海钢球厂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三项建设”、“六好企业”的要求,进行了整顿,1983年经上海市验收一次性合格,上海滚动轴承厂受到表彰,上海微型轴承厂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3年完成利润1780万元。

三、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1964年在工业学大庆的推动下,洛阳轴承厂滚子车间终磨小组,提出了产品质量“要让检查员信得过,下工序信得过,自己信得过”。坚持十向年如一日,严把质量关,产品检查合格率均在98%以上,被洛阳轴承厂命名为“信得过”小组。

1978年5月,一机部在洛阳轴承厂召开全国轴承行业重点企业学大庆,推广产品质量“信得过”经验交流会。会上重点介绍了洛阳轴承厂滚子车间终磨小组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工作,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自觉严把质量关的经验。滚子车间终磨小组被一机部评为“信得过”小组,并号召全国轴承行业向终磨小组学习。终磨小组成为轴承行业和机械行业学习的一面旗帜。后业,轴承行业有47班组又被机械部命名为“信得过”小组。

在开展产品质量“信得过”活动的同时,1979年轴承行业还开展了QC小组活动。QC小组是群众性参与质量管理的活动,每年都召开一次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国家经委等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质量小组暂行条例》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使我国QC小组活动走上制度化的道路。

轴承行业各大中型企业从1979年先后都开展了QC小组和质量“信得过”活动。在厂长的支持下,各个企业的QC小组围绕企业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强调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与班组建设、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和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原则,选准课题进行PDCA循环。运用必要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研究问题,适时进行成果发表,从而使QC小组活动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1983年据58个轴承厂统计,共有生产班组6568个,其中QC小组1842个,占27.8%。经过几年的实践,对QC小组的管理,由确定课题、小组组建、注册登记、活动开展、成果发布到表彰奖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哈尔滨轴承厂从1978年开始学习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了QC小组活动和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工厂成立了以厂和为主任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车间处室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工段班组设专兼职质量管理员,形成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全厂干部职工先后参加学习培训,普及面达到90%以上。从1978年到1985年,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6450条,实现双革5202条,有25项工作成果获省优秀QC成果奖,其中22车间降低噪声QC小组获国家优质QC成果奖。轴承成品质量全项合格率由89.5%上升到95.88%

瓦房店轴承厂QC小组平均年注册数都在150个以上,90%取得成果,年创经济效益

平均为200万元左右。其中提高轴承滚子质量等8个QC成果荣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提高777/650轧机轴承寿命等12个QC成果荣获部QC成果奖。

洛阳轴承厂自1979年首批3个QC小组成成立后,每年都有400多个小组登记注册。洛轴承每年组织两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每年都有100多个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优秀QC小组称号5个、部级优秀QC小组11个、河南省优秀QC小组23个、省机械厅优秀QC小组53个、洛阳市优秀QC小组133个,有两种产品获国家金奖,5种产品获国家银奖,60多种产品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襄阳轴承厂从1980开始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先后组织QC成果发表会7次,发表QC成果80多项,创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在QC小组活动中,有122项成果获湖北省、襄樊市、第二汽车制造厂的QC成果奖,有7个QC小组分别被评为机电部、湖北省、襄樊市的优秀QC小组。

西北轴承厂自1980年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先后组织QC成果发表会20次,发表QC成果200多项,累计创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120多项成果获得各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级优秀QC小组称号4个,省部级优秀QC小组称号51个。西北轴承多次获得全国机械工业和自治区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称号。产品获得国家质量金奖1种,省部级优质产品15拖拉机。4种产品被机械工业部推荐为可靠性产品。

四、全面推行现代化管理

1978年8月,我国开始推行现代化管理,轴承行业基本上是从1979年左右开始推行企业管理现代化工作的。1979-1982年为启蒙阶段,当时主要是为了配合企业五项整顿,根据工厂的需要,搞了一些管理现代化项目,提高了干部对管理现代化的认识。

1983-1984年,是管理现代化的起步阶段。轴承行业中瓦轴等企业率先提出管理现代化“五化”,即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管理手段现代化。这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的应用,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解决了不少以前难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