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瓦轴集团”)始建于1938年, 其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轴承行业排名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十二位。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了11 %和50.6 %。 瓦轴集团的主导产品是为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轨道交通轴承、汽车车辆轴承、军事装备轴承等,主导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20%以上。在设计、制造、试验检测三大技术平台和制造水平均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试验室,技术中心在轴承行业排名第一,试验室检测报告可与国际16个国家23个组织机构互为承认检测结果,15000多种轴承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每天诞生2种新产品的速度在扩大国内外配套领域。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0、ISO14001、QS9000和ISO/TS16949等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了管理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ZWZ商标和轴承品牌先后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出口推荐品牌、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和全国商品售后服务十佳企业。
简介编辑本段
瓦轴集团深化企业改革,实施了技术创新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机遇面前乘势而上,按照国务院8号文件要求为16个重大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发展配套轴承产品,建设了“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开发了风力发电设备的全部轴承,已为国内外850台1.5兆瓦的风电机组配套;开发了数控机床配套的高精密轴承,现在已经为国产机床配套;研发了重载铁道轴承关键技术和生产线,现在占有了铁道轴承40%的市场份额,开发了高速线材和宽厚板轧机的系列配套轴承,已经为鞍钢等20条轧机生产线全面配套;开发了城市地铁和轻轨配套轴承等。这些重大产品的开发,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创造了条件,也为瓦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瓦轴集团正在进行股权多元化的改革,正在建设国家的研发中心,正在加快步伐进行技术改造。在“十一五”的后三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积极进行资本运作和加快国内外轴承市场的整合与重组,选择投资者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在整体上市后把瓦轴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规模的知名公司,进入世界十大轴承公司行列和国际十大知名品牌。
董事长致辞编辑本段
作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瓦轴集团公司时刻不忘兴民族轴承工业的历史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瓦轴人以坚韧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在稳固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同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今,瓦轴集团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轴承生产销售基地,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和中国机械500强企业。其ZWZ品牌轴承,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出口推荐品牌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在此,我谨代表公司董事会和全体员工向关心和支持瓦轴发展的社会各界,瓦轴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路顺致以诚挚的谢意!
近年来,瓦轴积极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加速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瓦轴新园区的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一个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工业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大批先进水平的产品正推向市场,一大批新的工艺、技术、装备正在使瓦轴的研发制造能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瓦轴产品质量和档次90%以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和国际当代水平。瓦轴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具有国际标准的现代营销网络,不仅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赢得声誉,而且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特殊的服务。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轴承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了瓦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瓦轴将以同步开发研制的产品开发服务、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的产品品质服务、诚信为本的全程信用服务、用户一步到位的多品种配套服务、讲求综合成本的合理的价格服务、零距离、网络化、配送制的物流配送服务、准时的交货期服务、全面解决方案的国产化服务、主机产品增值的品牌服务、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服务等十项增值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客户的信赖。瓦轴将与客户结成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和谐;瓦轴要和广大供应商建立诚信联盟,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和供应商的和谐;瓦轴要继续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积极参与为社会做贡献活动,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过去的辉煌只能说明过去,未来的希望靠我们不断开拓。如今的瓦轴正站在高速、健康发展的起跑线上,怀着美好的理想憧憬着“十一五”发展的美好前景,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瓦轴将以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扎实的工作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打造中国第一轴承品牌,瓦轴将与中国的轴承企业一道去创造中国轴承工业新世纪的辉煌,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轴承制造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发展历程编辑本段
1. 企业初创
一、工厂的建立
瓦房店轴承厂的前身,是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侵略中国的野心,实施“以战养战”的政策,在我国东北大规模建立机械工厂。据有关资料统计,仅1938年日本在伪满洲国新建了200多个机械工厂。日本东洋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就是在这个时期在伪满洲国奉天省瓦房店取得了建造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的权利。1938年开始勘探设计和筹建,1940年1月投产。工厂名义上是私营企业,实质上是官办和私人投资相结合的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军用轴承配件工厂。主要产品供给“奉天造兵所”和“满洲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此外,还供给关东军下属的“九一八”、“七七”部队所用的轴承。
二、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升级,轴承生产不断扩大
该厂于1940年投产时,只能生产单列滚珠轴承。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工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刚投产时,工厂只有5个职场(即车间,下同),到了1943年又相继扩建了修理职场、锻造职场、第一职场。到945年初又扩建了小型车工职场。这时,全厂已建成9个职场,职工已达1900余人。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步步深入,轴承生产的规模也逐步扩大。
三、奴化教育与残酷的劳务制度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掩盖其侵略本质,妄图使我国东北彻底殖民地化,大肆鼓吹“日满亲善”、“王道乐土”、“民族协和”、“惟神之道”等骗人口号,竭力推行奴化教育。在工厂里实行了一整套奴役工人的法西斯制度。有“监工制”、“挂牌制”、“童工制”。上班的笛声一响,厂大门立即关闭,迟到的工人被关在大门外,要受到日本人的各种惩罚。如在厂外的操场上拉1吨多重的大石滚子,拉不动便拳打脚踢,有的被强制在操场上跑步,跑慢了就被棒打鞭抽;有的还逼迫工人互相打嘴巴;有的被逼迫脱下棉衣在雪地里挨冻等等。工作时间里,工人每天只准上两次厕所,如果不按规定时间上厕所,被厂内的日本“周番”(值日)发现,就得挨打受罚。下班出厂大门时,工人们都必须双手举过头顶,排成一行,受警卫人员的搜身检查,稍有不顺就被拽进警卫室里,毒打一顿。女工们更得忍受警卫们借搜身检查之机的侮辱。有的童工,由于得了肠炎,无法按规定上厕所,结果被“周番”发现,挨打受骂还得罚站,屎都拉在裤子里。
四、屈辱的历史,壮丽的篇章
日伪统治时期,是一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代,沾满血迹的日寇魔爪,伸进了我国东三省,伸进了山海关,伸进了祖国华北平原……民族存亡,危在旦夕! 1943年5月,中国共产党复县地下党委,派一名地下党员来到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组织工人与日本资本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3年秋天,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战场上的装甲车急需一批“31020”型号的军用轴承,500个内套交给当时三职场工人戚喜安加工。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工人戚喜安巧妙安排,改了图纸上的尺寸,盖上了自己刻的、日本检查主任雄本的手戳,结果生产出的这批军用轴承全部报废。在中共复县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数百名轴承工人紧密团结在中共复县地下党组织的周围,多次罢工、怠工、破坏机器设备、破坏军工轴承生产。还砸了伪县政府的警察署,对全县的对敌斗争影响很大。
2. 共产党接管
一、轴承工人的新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也随之垮台。人民政权尚未建立,瓦房店地区一度处于无政府状态,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宣告倒闭,除少数工人留下护厂外,大部分职工失业。同年10月7日,东北人民自卫军四支队三团进驻瓦房店,清剿了复县境内的反动武装,成立了复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基层人民民主政权,瓦房店获得了解放,轴承工人获得了新生。同年10月中旬,工厂由部队接管,上级党委派辽南四支队后勤部枪械修理所所长、共产党员张吉成同志任厂长,厂名改为“辽东铁工厂”。为了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上级党委要求该厂迅速恢复生产。工厂担负着繁重的枪械修理任务。轴承工人改行当了枪械修理工人,克服技术不熟练,专业设备缺少,原材料不足等困难,发挥集体智慧,昼夜奋战,将前线运下来的破损步枪、机枪、六。炮等武器装备,及时进行抢修,并迅速运到前线部队,为我军前线部队取得新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945年12月初,国民党军队向营口进犯。为了阻击敌人的进攻,上级命令该厂火速试制手榴弹。工厂立即成立了手榴弹制造部。当时工厂里没有制造手榴弹的专业设备,轴承工人不懂制造手榴弹的工艺技术,而且制造手榴弹又十分危险,在这样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觉悟了的轴承工人,以无私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立即投身于试制。工厂造出了第一批手榴弹,并按照原计划开始成批生产。大批量手榴弹由工厂源源不断地送到战场,产生了巨大的威力,使战场上的国民党部队十分恐慌。东北国民党总部指示潜伏在复县的地下组织,要不惜一切代价,破坏该厂的手榴弹生产。隐藏在该厂内的国民党复县德华区书记王富铭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伪装积极,混入该厂骗取副厂长职务,利用职权偷改图纸、装假药,还在手榴弹引信上做文章,把引信从4秒改为1秒,使手榴弹没出手就爆炸,造成前方解放军战士无谓的牺牲,致使该厂的手榴弹生产一度停产。共产党员、厂长张吉成依靠全厂职工,在很短时间内挖出了这个混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反革命分子王富铭,并由复县人民政府公安局逮捕,于1946年4月由人民政府依法就地处决。
二、转移掩藏设备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年10月,国民党嫡系部队新六军向我辽南解放区进犯。根据中共复县县委的备战会议精神,为保护好工厂的财产,要将一部分重要机床设备、产品、原材料,能抢运出来的尽量转移、收藏。 金德源、孙东皎等同志在东北人民自卫军四纵队后勤处包政委的指挥下,把工厂的24台设备(其中车床、磨床各12台)连同辅助工具一起连夜运到大连,后转移到老解放区鸡西矿务局,坚持生产。四五个电工在四纵队马营长指挥下,把部分设备上的电气部分,如电机、变压器等,满满装了两大胶轮车,在两个自卫军战士的协助下,运往皮口镇。按照上级的指示,工人初长江在深夜领着四纵队后勤处的四辆汽车将在国民党占领下新金县矿山中藏着的机床全部抢运回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刚刚获得新生的200多每职工不分昼夜地参加抢运、掩藏物资设备,有数十吨原材料物资,几十台设备被运到解放区。
三、国民党占领下的工厂
1946年11月25日,国民党新六军侵占了瓦房店。同年底,国民党接收大员于芳州等6人受“国民党东北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指令进驻了工厂。1947年4月,工厂改名为“辽宁省瓦房店滚珠轴承厂”,由国民党新六军少将参议曾广涛任该厂厂长。根据国民党沈阳资源委员会关于尽快恢复生产的命令,该厂的国民党接收大员勾结当地驻军新六军,成立了武装警卫队、便衣班,妄图以武力来胁迫工人上班,但却遭到轴承工人的抵制。再加上工厂电源一直被我军切断,致使国民党接收大员妄图恢复轴承生产的梦想一直没能实现。
四、轴承工人当家作主人
1947年夏季,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辽宁军区一团,于同年6月6 日攻占瓦房店,瓦房店获得了第二次解放。1947年6月18 日,由辽南行署实业处委派军队干部刘玉魁任厂长,工厂改名为“辽南民众滚珠厂”,1948年3月又改名为“新华机械厂”。与此同时,厂秘密党组织(当时党组织不公开)领导工人成立了职工会。职工会就在工人中宣传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的腐败,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使广大职工自觉地当家做了主人。他们在生活极其艰苦、原材料严重短缺,设备简陋破损的条件下,大胆革新,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政治觉悟高,生产过得硬,劳动态度好的立功受奖者。共评出特等劳模4名、一等劳模13名、二等劳模61名、三等劳模119名,普通劳模132名。1948年8月工厂召开了立功受奖者表彰大会。厂秘密党支部在这些优秀轴承工人中发展了中共党员14名,厂团支部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30名,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轴承工人中的第一批政治骨干。
五、巨大的贡献,崇高的荣誉
1949年初,东北全境解放。各工厂、矿山都在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迅速恢复生产,轴承需要量急剧增加。但是,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生产轴承厂家却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处境。原因是该厂在日伪时期,日本资本家为了垄断技术,把轴承的配件——钢球与保持架放在日本国内生产,在中国只进行组装。解放后,工厂虽然恢复了生产,但是生产轴承用的钢球和保持架都是靠过去的库存余品。时下库存余品已用完,形势极其严峻。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时的厂领导班子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以厂长为首的一派要转产机械制造;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一派坚持生产轴承。两种经营思想的斗争反映到东北机械工业管理局,局领导坚决支持后者的意见,撤换了厂长,从而保住了这个全国唯一的轴承制造厂。厂党支部发动全厂职工人人献计献策,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内试制成功钢球和保持架。共产党员宋世发、金德源勇敢地接受了试制钢球的任务,技师马洪图,老工人徐万双接受了试制保持架任务。这些同志在一无资料,二无加工经验的困难条件下,刻苦钻研。经过数百次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1949年9月,中国自己制造的以“610”为代表型号的第一套工业轴承在瓦房店诞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生产工业轴承的历史。宋世发、金德源、马洪图、徐万双等同志为中国轴承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民立了大功。宋世发同志被评为厂特等劳动模范、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获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授予的一等奖章。其余3名同志均被评为厂劳动模范。宋世发同志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中国第一代轴承工人到伟大祖国首都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幸福地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
3. 社会主义建设
一、历史的反思、坎坷的道路
1958年是中国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同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了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于是全国上下各条战线,提出了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于是全国上下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瓦轴厂也和全国一样,提出了创“班产万套”和“一番两番不算番,十番八番才算番’’的冒进口号。在这些“左的口号影响下,瞎指挥、浮夸风、不尊重科学、人海战术等脱离实际,不科学的冒进行动风行全厂。一些好的管理制度被破除了,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乱,造成原材料浪费,产品质量低劣。对这些脱离实际的冒进现象,厂领导成员中也有抵制的。但是,1959年党的庐山会议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对这些干部进行“反右倾保守”的斗争,对坚持正确观点,抵制冒进的16名同志进行了批判。对1995年前推行的“一长制”,以“束缚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为由进行了批判。同时,还开展了“拔白旗”、“兴无灭资等错误斗争。致使一大批敢于实事求是地向党反映实际情况,提出批评意见的同志受到了打击,助长了说假话,搞浮夸等不正之风。历史证明,原本希望快一些让人民群众过上较好日子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二、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革活动
就全国整体来说,“大跃进”是历史的严重错误。但是瓦轴厂广大职工在大跃进年代,在开展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活动方面是取得了显著成绩。1958年5月,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在上海召开了局属企业技术革新会议,7月又在天津召开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瓦轴厂根据这两次会议精神的要求,发动全厂职工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双革”活动的热潮。在“双革”活动中,利用技术表演赛、现场会、展览会、诸葛亮会、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推动了全厂“双革”活动的步步深入开展。1958年,全厂共提出革新建议12272件,实现2027件。1959年提出革新建议18322件,实现5224件。1960年提出革新建议43394件,实现5332件。全厂共有178人被评为厂级革新标兵,有4人和3个小组获旅大市(现大连市)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称号。
在开展“双革”中,工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解决技术难题。厂检查科从洛阳轴承厂带来一份苏联球面滚子选别机图纸(具有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结合本单位原有检查设备的具体情况,重新改进设计,使新制造出的球面滚子选别机灵活好用,故障率低,可提高工作效率3倍。工厂还把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大连工学院等大专院校教授请进工厂,针对一些精尖革新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如研制QI--2型钢球外观项目自动检查仪和尺寸自动分类机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总结经验,巩固和发展已实现的革新成果,工厂于1960年4月决定,对几年来的革新项目进行一次整顿、检查。对革新项目逐项鉴定,对真正适用于生产的项目,则继续加以改造、提高、巩固、完善,使之早日投入使用。如自制的A148冲压机、由35轧机球、25辗环机、P一5冲球机、离心浇铸机、双端面磨床等大中型设备,几经改进完善,投入生产使用后,不但缓解了设备不足的困难,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轴承生产技术的发展。在大跃进的年代,在冒进、浮夸风盛行的岁月里,瓦轴厂的干部与工人群众,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向“双革”要产量、要质量,促进了轴承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三、生产规模的扩大
1958年,国家投资1231万元扩大瓦轴厂的生产规模。全年工土建项目24个,施工面积达27192m。。与此同时,购置了机械设备556台,安装设备536台,基本上做到了基建工程,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收益.
1959年,国家又投资1500万元,瓦轴厂自筹资金500万元,共2000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扩建锻工、热处理、磨球车间。大型车间的投产,对解决生产薄弱环节,对完成国家急需的大型轴承,特别是轧钢机、矿山机械等所需轴承,起到决定性作用。精密车间的投产,标志着瓦轴厂只能生产普通级标准轴承的历史已经结束。这些新建投产的车间,可扩大生产轴承30万套,其产值占全厂的1/3左右。
1960年,国家在困难的形势下仍拨给瓦轴厂900万元的投资,主要用于厂房扩建收尾工作和设备安装。第二厂房于当年7月17日投入生产,到年终就生产轴承9000套。3年间,国家共投资于瓦轴厂4000余万元,扩大厂房46000平方米,扩大轴承生产能力70万套。
四、首届党员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7日至4月23日,瓦轴厂召开了首届党员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和七中全会决议及省市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确定1959年工厂方针、任务。会上全体代表听取了“关于几年来党的工作总结与1959年方针任务的报告”及11个方面的专题发言。 总结报告中在回顾党的建设时指出:“在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方面,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工厂的党组织也相应地发展壮大了。”1948年仅有14名党员,至1959年4月止,全厂已有党员665名,占职工总数的13%。1958年,结合整风运动,对党组织集中地进行了一次整顿。经过8个月的整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提高,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员先锋作用进一步发物光大。
五、工厂的整顿调整
1960年8月,党中央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的调整。1961年9月,经过庐山中央会议的讨论,中央又作出《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接着,中央起草与颁发了“工业七十条”。这个条例确定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即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定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和供应来源;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即保证产品质量、品种、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使用年限。从而在当时指令性计划体制下,把国营企业的生产秩序稳定下来,条例还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和以厂长为首的全厂统一的生产指挥系统的运行和职责,作了详细的规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和“工业七十条”,工厂于1962年初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
为了尽快扭转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瓦轴厂采取了一系列整? 改措施,如制定了财务计划编制、审查和综合平衡的具体规定,特别是坚持一切开支必须先作计划后使用的原则,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在财务收支管理上,严格遵守收入按政策,支出按计划,追加按程序,的收支原则,结合工厂实际,制定了财务工作30条,强调了财务开支的集中管理,一切开支项目的审批权,集中统一到厂部。
为了加强对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瓦轴厂调整了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锻冶科和综合技术科,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各级技术责任制,制定了12项技术管理规章制度,查清了1188个规格图纸的状况,完善了70多项工艺文件,使加工工艺主导文件基本齐全。
瓦轴厂还进行了劳动组织整顿。根据精兵简政的精神,考虑工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工厂组织机构进行科学系统调整。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精简1760名职工,返乡参加农业生产。工厂由于贯彻执行了党的“八字”方针和“工业七十条”,使瓦轴厂轴承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以1965年为例,工业总产值为1964年的142%,产量完成214万套,为1964年的130倍。
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 作为全国百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实现了“公司制”的跨越。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瓦轴针对企业产权关系不清、包袱沉重、经营机制僵化、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按照“转换国有企业经济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1993年底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体制改革办公室。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开始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聘请专家教授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来企业对职工和干部进行分批分期地培训,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界定产权、清理债务等工作。6月正式向大连市机械工业局和大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组建瓦轴集团的申请并得到正式批准。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企业提出“坚持六不挂牌”:即不转变观念不挂牌,不转变机制不挂牌,不精干人员不挂牌,不调整结构不挂牌,不卸下包袱不挂牌,不抓好管理不挂牌。1994年11月17日,瓦轴召开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动员大会,宣布了《瓦房店轴承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并于1994年11月24日通过国家经贸委、辽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论证。1995年7月18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同意瓦房店轴承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授权其经营国有资产的批复”,10月22日瓦轴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跨越,成为大连市当时唯一一家、辽宁省首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企业。改制后的瓦轴集团,以产权为纽带实行母子公司体制,公司总资产40亿元,职工3万余人,企业负债率为65%,下设立“八部一室”即公共关系部、经营管理部、技术开发部、人力资源开发部、财务部、市场部、资产经营管理部、公共事业部和政策研究室,所属22家子公司和13个独立直属单位。
在瓦轴集团公司创立的同时,将原瓦房店轴承厂的生产经营主体部分改制为瓦房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将从原瓦房店轴承厂分离出去的运输处、设备处、工具处、煤气分厂改制为瓦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1996年,又先后将原瓦房店轴承厂承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球轴承分厂、砂轮分厂、炼钢分厂、综合厂、包装制品分厂、实业总公司以及兼并的辽阳轴承厂改制成为瓦轴集团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同年,在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将企业承办的瓦轴子弟高中、子弟初中、子弟小学三所学校,整建制地划归地方管理。
为进一步推进机制转换,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97年2月25日,由瓦轴集团发起,在香港举行了瓦轴股份公司招股推介会,一次性募集资金4亿多元,SKF做为战略投资者一次购买了上市股份的50%。至此,将瓦房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成为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3月25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轴承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也是中国轴承业和整个东北地区第一个B股上市公司。
二、加大合资合作力度,外向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瓦轴对外开放也逐步扩大,合资合作的层次也在不断提升。由最初的引进设备、出口创汇到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再到引进先进管理、拓展市场、扩大品牌,由开始一般性的技术交流、与小企业的合资合作到后来的战略性合作和与世界知名大公司的合作,使瓦轴的外向型经济逐步走向成熟与强大,提高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与影响。从1995年开始,瓦轴提出“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策略,在完成“八五”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开始了引进资金、技术与管理,对一些项目实行了嫁接改造。抓住关键工序生产能力,提高加工水平与能力。1995年与台湾荣泰轴承公司合资创立了“瓦房店荣泰工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轴承工程塑料保持架和其它工程塑料产品。与台湾运铭公司合资创办了大连承铭木制品有限公司;1996年与美国通用轴承公司合资创办了“瓦房店通用轴承有限公司”,投资总额600万美元,主要为美国铁路机车轴箱配套的轴箱轴承散件,为美国汽车配套的冲压轴承和为轿车配套的离合器分离轴承,是轴承行业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企业。填补了国内冲压轴承的空白。96年8月,与世界第二大汽车轴承生产企业日本光洋精工株式会社创建了“大连光洋瓦轴汽车轴承有限公司”(外方控股),改变了中国轿车轮毂轴承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1996年与世界最大的直线运动系统生产企业日本的THK株式会社,组建了“大连蒂业技凯瓦轴工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到2900万美元(外方控股),其产品滚珠丝杠属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广泛用于精密数控机床和航空航天领域,大部分出口国外;98年7月,与世界最大的轴承制造企业瑞典的SKF公司合资创建了“大连斯凯孚瓦轴轴承有限公司”(外方控股),注册资本为14000万人民币;同年又与美国MAT公司合资创立了“瓦房店鸿承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零部件。至此,瓦轴集团协议利用外资已达到106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814万美元(不包括B股上市公司),使当时的合资企业达到12家。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全面开放,使瓦轴扩大了国际影响,加快了管理、技术与产品的进步与升级,缩短了与世界轴承企业先进水平间的差距,而且调整了产品结构,使瓦轴构成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瓦轴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创汇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加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出口额逐年扩大,1996年,实现自营出口创汇1375万美元,比1993年增长204.9%。不仅为国家创汇做出了贡献,也为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开辟了道路。
三、加强企业管理,积极克服困难,使生产经营指标保持了快速增长。
按照中央“三改一加强”的精神,瓦轴确定了“以人为本、合理配置、求实创新、整体优化”的管理原则,一方面抓改革,一方面抓管理,积极努力地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与管理的科学化。1995年10月,瓦轴集团公司挂牌以后,以转变员工观念、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素质为内容的“换脑工程”开始实施,企业在总结企业多年发展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制定了《瓦轴集团公司员工手册》,在全公司上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贯彻和实施“运动”。同时,推出了以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争创星级企业的星级管理考核办法,实行5S管理和从严制厂,95年获大连市首批现场管理免检单位。1996年瓦轴继续转变管理观念,由专项整顿变为系统管理,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以及一个流的生产方式,质量上实施“六卡四证”制度,加强重点工序和重点产品的控制,同时全面开展“学邯钢、抓管理、降成本、保效益”活动,实行成本倒推法,实行一票否决。1997年7月,一次通过了挪威船级社ISO9001的审核,成为中国轴承行业第一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拿到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1998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1047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73911万元,上缴利税10201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56.1%、100.7%和持平。在此期间,有26种产品获得新产品奖,其中国家级新产品有12个,有28项成果获大连市以上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专利6项,企业先后获得“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中国机械十大杰出企业”,“全国首批转换经营机制典型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等上百个荣誉称号,企业被国家认证为全国特大型企业。
5. 新世纪
一、以企业发展为主题,瓦轴在中国轴承工业的优势逐步扩大。
1998年,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使瓦轴进入了一个较为困难的境地。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内南北方洪水泛滥,企业“三角债”愈演愈烈,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企业内部市场丢失严重,应收帐款持续攀升,银行贷款持续增长,欠息欠税欠职工的“人头费”居高不下,对外担保风险巨大,不实的销售收入和应进未进的成本费用给经营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瓦轴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重考验,企业内部的运营状态使瓦轴举步维艰。面对严重困难,全体瓦轴人在公司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为重点,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经营,经过四年奋力拼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企业在没有增加一分钱贷款的情况下,累计消化掉前期不良收入12000万元,消化掉前期应进未进的成本费用8600万元,净偿还税金、利息和应付账款13500多万元,偿还职工的“人头费”8200万元,清理不良资产26000万元,解除贷款担保57000多万元,实现“债转股”24000多万元。公司现金流量由1998年底的 负7641万元变为2002年的14000万元,整个集团百元产值成本由1999年94.25元降为89.57元。而以上这些是在投入了12000多万元的改造资金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这样的调整,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投资能力明显提高。应收帐款结构、市场结构和回款结构都向好的方向发展,风险客户应收帐款下降8000多万元,A、R级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已占总销售收入的50%,从而强化了目标市场管理和营销风险控制。坚决贯彻执行了经营上的“七不准”原则,遏制了应收帐款攀升,货币划回大幅度提高。2002年集团外部货币划回达到116493万元,已占总资金划回近85%。
二、以企业改革为动力,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
尽管瓦轴在1995年10月就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然而,作为小城镇里的大企业,计划经济的惯性和根深蒂固的小生产意识仍然使瓦轴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模式。针对这种情况,瓦轴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不断地推进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进程和运行模式,形成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标准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章程,做到出资人、经理人和监督人责任到位,2003年公司还引进了独立董事,政府指派的专门的监事会主席和监事,基本建立起了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二是按照合法程序,党委领导和工会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实行交叉任职,既保证了党委和职工依法参与企业重大经营的决策和监督,又发挥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决策体现出党规民意,保证了决策、经营、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性;三是加强财务监管,对子公司分别实行总会计师制、财务主管委派制,财务人员垂直领导制和定期报告与审计制,对在一个单位工作三年以上的会计主管实行“轮岗制”,有效地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与约束。
按照“主辅分离、分灶吃饭、推向市场、实现产权多元化”的方针,针对“围绕集团转,都吃轴承饭”的问题和大部分子公司机制不活、经营不规范的情况,区别不同情况,积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产权多元化,经营市场化。2000年9月,瓦轴选择3家经营困难的运输公司、包装制品公司和实业总公司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把3个公司从集团彻底分离出去,量化企业资产、明确产权关系,改变职工身份,实行经营者持股、职工入股、法人参股的形式,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2002年初,在3家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又对特钢公司、砂轮公司、铸造公司、非标准公司、教育培训中心、轴承装备公司、大连劳服、印刷厂、电视台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共有3796人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同时利用国家“债转股”政策,实现债转股2.34亿元,对原动力处、煤气公司和万向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创建了瓦房店轴承动力有限公司,使集团公司负债率下降到39.8%,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改善。2001年6月,瓦轴公安处正式剥离到地方管理。机制的改变,大大地调动了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经营效益,职工收入得到了提高。包装制品公司改制后的销售额增长244%,企业由亏损转变为盈利,人均工资比改制前增长80.4%。运输公司不仅增加了职工收入,还投入500多万元更新了30多辆新车,“瓦轴物流”的车队跑遍了中国大地。
按照“定员定编、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原则,瓦轴集团取消领导干部行政级别,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公开招聘、现场答辩、择优录用。到2002年底,通过竞聘上岗,有150多名知识、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有130多名领导干部被解聘,中层管理者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73.5%,年龄在40岁以下占50%。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用人环境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组建了集团公司内部劳务市场,对下岗或待岗人员实行培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然后根据需要择优公开招聘录用,形成了“上岗——试岗——待岗——培训——再上岗”良性循环;彻底打破传统的工资分配模式,根据各类人员的工作特点和激励方向,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工资结构,拉开了工资收入差距。同时还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管理者和单位实行年薪制和工资总额承包制以及风险抵押制等办法,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
瓦轴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判断,把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加以推动,并不断地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企业进行再造,快速实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建立起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1999年,瓦轴把当时的轴承研究所、技术中心、计量处、质检处和东北检测站进行重新整合,集中优势力量,组建了集产品研制、工艺设计、装备开发、材料研究、信息收集、实验检测为一体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消除了过去因业务交叉、责任不清、相互扯皮造成的各种弊端,对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带着课题进中心、完成项目拿资金”,实行技术项目承包,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今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0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新产品奖12种,拥有国家专利15项,在全国28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审中,我公司排名第59位。在此基础上,以技术中心为主体和龙头,以课题招标为手段,以各子公司和各基层的技术部门为基础,广泛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推行奖惩机制,拨出专款建立了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均实行课题项目承包,按照项目的实现价值进行奖励,并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实行末位淘汰。2000年开始,瓦轴依据其学识水平和实际技术和贡献大小,公开评定出学科带头人、技术专家和科技新秀,破格晋升技术职称并发给相应的工资性津贴,还为工程技术人员专门建造了“科技公寓”,有200多名对企业有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搬进新家。到2002年,总计评出学科带头人17人,一级技术专家34人,二级技术专家20人,科技新秀51人,孙盛桐、宋广谋、仲双红、何永奎、李永顺五名技术工人被聘为企业专家,享受同企业一级技术专家的同等待遇,并各自晋升了工资。一些工人的创造发明还被用职工的名字进行命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还积极采取现代技术来代替传统的工作方式,对新产品设计、老产品改造和工艺工装设计全部实现了CAD技术和CAPP技术,并通过网络实现了无图纸传输,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效率。
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瓦轴在总结过去技术改造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条主线、七个同步”的改造原则,即在改造中要始终贯穿用信息化改造企业这条主线,坚持对市场开发、产品结构、工艺改进、装备更新、生产物流、作业环境和员工素质这七个方面实行同步推进。一改过去“单一性”、“平面化”和“填平补齐式”的改造模式,实现了“整体性”、“立体化”和“脱胎换骨式”的企业改造。四年中,总投资达到3亿多元。先后完成铁路轴承、汽车轴承、冶金矿山轴承、机床精密轴承、低噪音电机轴承、大型回转支撑轴承等14主体项目的改造。新建、扩建、改建新厂房18400平方米,新建生产线33条,增加生产能力1000多万套。不仅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的的档次和水平,实现了产品的升级和结构的优化,而且改善了工作环境与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改造,瓦轴不仅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内轴承行业规模最大、检测功能最齐全、检测手段最先进的大型轴承试验检测中心,建立起了具有一定活力和推动力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国际一流的工艺装备水平和国内一流的技术专家,而且使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很多产品替代了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走向国际市场。冶金矿山轴承质量提高了一个精度等级;汽车圆锥轴承全部实现了“三凸”结构,成为汽车厂的首选产品;精密电机轴承在国内唯一达到美国军用产品水平;特大型轴承有了新的发展;公司的工艺装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工艺布局实现了国际先进的通道式管理,生产物流趋于合理化,生产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实现了清洁生产。特别是在建国50周年大典的“9910工程”、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国防科工委“01号工程”和具有标志性的中华世纪坛工程以及中国铁路大提速工程等建设中,瓦轴都成功地为其进行了轴承产品配套,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公司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全国33户重点技术改造企业;在2002年8月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发布的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瓦轴名列第105位,并获得中国普通机械制造业的冠军。
大事记编辑本段
2007年
2007-07
一条国内先进的特大型轴承锻造生产线在瓦轴集团开工投产。这条生产线的建成,使瓦轴集团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轴承锻造生产基地。近期投产的该生产线,可加工最小外径为600mm,最大外径为3.7米,重量达3吨的锻件。它的投产,满足了瓦轴集团特大型产品锻件需求,为快速出产装备制造业用户急需产品奠定了基础。
2007-05
5月18日,瓦轴股份公司广州销售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此举标志着瓦轴对整个广东地区的客户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7-04
本着“互惠共赢,同谋发展”的宗旨,4月15日,瓦轴集团公司2007年流通市场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代理商共聚一堂,与瓦轴一起,就大流通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做强做大代理商队伍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共谋代理商与瓦轴实现双赢的美好前景。
2007-04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和辽宁省地方税务局联合发布了2006年度辽宁省纳税百强排行榜,瓦轴股份公司榜上有名。
2007-03
在大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表彰大会上。瓦轴集团公司荣获大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王路顺董事长出席表彰大会,接受市领导颁发的牌匾。会上,共有100家企业获此荣誉。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直是瓦轴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司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规范劳动合同制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努力营造和谐企业氛围,把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2007-03
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度“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名单中,“瓦轴ZWZ”品牌获“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原中国畅销品牌)。这是瓦轴在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出口推荐品牌”等称号基础上的又一殊荣。瓦轴ZWZ获得“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再次证明了瓦轴在轴承行业的重要位置和其突出的社会价值,显示了瓦轴在技术、质量、市场服务与品牌战略创新运作上的综合势力。
2007-02
在辽宁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瓦轴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路顺就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言献策。王路顺委员说,我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年我省的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多产品已经和国际接轨。但是我省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因此,建议省政府在建设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给予支持;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继续加大投入,使新建企业或老企业改造设备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国际同行业的先进行列。
2007-01
1月12日,瓦轴集团公司通过中国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复评,成为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
2006年
2006-12
12月20日,SKF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强斯顿一行专程对瓦轴进行访问。瓦轴和SKF公司合作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的时间,SKF公司是一个令世界轴承行业十分尊重的公司,是世界轴承行业的排头兵。SKF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强斯顿说,瓦轴在中国有一个很明显的轴承市场领袖地位,我们这样两个重要的企业走到一起,是符合逻辑的,瓦轴工业园建设使我们再次看到瓦轴发展的力量。
2006-12
12月18日,大连市纪念“守合同重信用”活动20周年大会在市政府礼堂隆重举行,瓦轴集团连续20年荣获“守合同重信用”称号,受到市政府表彰。
2006-12
12月18日,由世界新经济研究院、新华社《中国名牌》等部门主办的“首届大连十大品牌高峰论坛”暨“首届大连十大活办品牌颁奖典礼”在大连现代博物馆举行,瓦轴集团被评为“届大连十大活办品牌业”
2006-11
11月28日,瓦轴参加上海国际轴承展,瓦轴集团首次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开发的1000多种新产品,它们主要用于配套16个国家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行业。众多的高精尖产品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厂家,当天也引来意大利、瑞典、印度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家客户。目前,瓦轴已经为风力发电、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千万吨级煤炭井下综合采掘等成功配套,每年可为用户节约采购资金3亿多元。
2006-11
国内轴承行业最大的井式回火炉,在瓦轴集团一次试车成功,开始投入生产。该炉首次在井式回火炉中采用热风式加热,实现热风在炉内均匀循环,炉温均匀性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回火炉的投产,为瓦轴特大型转盘轴承热处理提供了保证条件,使3—6米直径的热处理内在质量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为瓦轴特大型产品开拓市场创造了必要条件。
2006-11
中国企业联合会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瓦轴集团公司喜获2005年全国企业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瓦轴集团公司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投资4600万元,实施“管理数控化、流程同步化、系统集成化、监控动态化、改善持续化”的ERP系统,构造了一个能够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外做出快速响应,对内实现高效沟通、快速决策的企业经营运作系统,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正向着国际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2006-10
10月28日是瓦轴集团公司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瓦轴集团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开园庆典仪式隆重举行。工业园重点发展重大装备精密轴承、风力发电轴承、装备业大型轴承等产品,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9亿元,利润1.5亿元。这意味着,三年后,新工业园全部投产时,不仅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瓦轴,而且也将成为我国重大装备的精密轴承研发和制造基地。新工业园区占地27.5万平方米,项目紧紧围绕国务院提出的16个重大技术专项的配套轴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在工业园开工仪式上,国内22家企业还与瓦轴签订了战略合作和重大项目轴承国产化协议。
2006-09
2006年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原国家经委主任袁保华等出席会议。会上,瓦轴集团公司荣获第七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这是瓦轴继荣获国家一届、二届、三届、五届、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之后的又一殊荣。本届表彰活动中全国共有417家优秀单位受到表彰,辽宁省共有7家,瓦轴是轴承行业唯一一家。
2006-09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首次排定的2005年度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名单,瓦轴集团榜上有名。该活动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提供数据支持,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具体实施。评价对象包括中央企业集团、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等,大连5家企业上榜。
2006-09
大连市组织专家,对瓦轴集团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合作开发的两种规格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箱轴承,进行了技术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轴承设计理念先进,结构参数合理,制造材质优良,保持架采用的材质及其结构和工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制造精度高,轴承台架试验和装车运行考验表明,其运转性能良好、可靠,在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该类产品的国内空白,满足了进口地铁车辆和国内新一代城轨车辆轴箱轴承的市场需要,同意该产品转入批量生产。ZWZ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箱轴承,已在上海地铁经过了一年的实验运行,效果很好。这次通过鉴定,标志着瓦轴开始进军地铁轴承市场,让地铁用上国产化轴承。
2006-09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专家评审小组对瓦轴检测试验中心进行了检测能力认可的第二次监督评审。评审组认为:瓦轴检测试验中心具备了国内一流的轴承专业检测设备,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检测人员,能够认真遵守国际实验室认可准则,遵守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各项规定和管理要求,不断致力于持续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达到了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要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将继续维持瓦轴检测试验中心申请的认可项目。
2006-09
9月8日,在大连广播电视中心举办的“叫响大连品牌”的精彩特别对话节目中。作为主嘉宾的瓦轴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路顺,以其睿智、机敏、精彩的对答推介了瓦轴,赢得了领导、专家等的赞誉。当主持人请各位嘉宾用30秒的时间推介自己的品牌时,王路顺董事长慷慨激昂地说:“瓦轴ZWZ产品,一流的产品来源于无止境的创造,十项增值服务推动了旋转的世界,瓦轴集团与您同行”,并用“ZWZ增值服务”五个字道出了瓦轴品牌的核心价值。
2006-09
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等联合发起,中华工商时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等主办的“2006第三届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评选活动,日前在北京揭晓,瓦轴集团获得了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称号。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评选活动,通过近百位专家评比和筛选,以企业3年的营业额所代表的成长率作为排名核心标准,挖掘出中国最具成长活力的优秀典型企业。瓦轴集团近年来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名列百强榜第43位。
2006-09
瓦轴集团被辽宁省企业联合会、辽宁省中小企业联合会评为2006年度辽宁省诚信企业重点建设单位。近年来,瓦轴注重建设诚信企业,始终坚持以客户价值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十项增值服务,成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
2006-09
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世界企业实验室、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协办,《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国家机械网承办的2006《中国机械500强》调查发布活动中,瓦轴集团公司再次荣获中国机械500强称号。近年来,瓦轴集团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市场地位、品牌地位持续上升,拥有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出口推荐产品四张王牌。
2006-08
8月31日,辽宁省省长张文岳就提高产品科研创新能力,到瓦轴进行调研。他强调,要保证国家发展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保证国家发展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保证辽宁新型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够建成,轴承产品要提供最坚实的基础,这方面瓦轴是核心的核心,瓦轴要开发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国的轴承在世界是一流的轴承,打出我们的国际品牌,非瓦轴莫属!
2006-07
7月25日,第三家瓦轴产品专营公司——西安精工瓦轴销售有限公司成立。西安精工瓦轴销售有限公司的成立,使瓦轴的专营公司上升为三家。西安精工瓦轴销售公司将以ZWZ轴承为唯一经销品牌,致力于ZWZ产品在西安地区的销售与推广,更好地服务于西安地区的广大客户,扩大区域瓦轴轴承市场。
2006-06
在辽宁省工商局召开的纪念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开展20周年大会上,瓦轴集团因连续20年获辽宁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受到表彰。瓦轴坚持以诚信为本,把合同管理与诚信建设贯彻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利的维护了供需双方的利益。实施十项增值服务,实现了诚信全方位的延伸。
2006-05
荣获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的瓦轴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路顺从沈阳载誉归来,他说,荣誉归功于大家,他提出要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焕发员工的创造力。
2006-04
瓦轴第二家轴承专营公司天津华美瓦轴销售公司4月22举行成立庆典,来自天当地区100多家用户代表出席了庆典。该公司将发挥专营公司服务窗口作用,依靠ZWZ品牌,为天津地区用户提供优质的ZWZ轴承,不断发展大客户,实现市场扩大化。
2006-04
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瓦轴集团被确定为辽宁省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单位。
2006-03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世界经济研究院、辽宁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等共同举办的大连活力品牌排行榜评选活动首批大连活力品牌揭晓,ZWZ品牌获首批大连活力品牌,并列排行榜前茅。
2006-03
瓦轴有五项成果获得大连市2005年度科技进步奖。其中精密配对角接触球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二等奖,转盘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四项成果获三等奖,成为公司年度获得大连市科进步奖项最多的一次。
2006-03
在大连市2004-2005年度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奖项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瓦轴集团SAP R/3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与应用项目获一等奖,瓦轴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获二等奖,瓦轴集团被评为先进集体、张兴海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6-01
王路顺被评为大连十大活力企业家并获活力大奖,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王路顺说,瓦轴集团具备活力的原因就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中,不断用世界最新的知识、体制来改造企业。
2006-01
瓦轴集团公司召开三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总结“十五”期间和2005年工作,谋划“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2006年奋斗目标,会议号召全体员工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为瓦轴跻身世界轴承十强而努力奋斗。
2006-01
王路顺入选2005大连年度经济人物。并在大连电视台演播大厅接受记者采访,细说瓦轴自主创新。王路顺以振兴中国民族轴承工业为己任,确立和实施了“四个加速工程”的发展战略和方针,致力于企业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率领瓦轴集团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在中国轴承工业的领导地位。
企业文化编辑本段
爱国爱厂:热爱祖国,忠诚企业,
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为国家创造财富。
敬业爱岗:重道乐业,仁爱向善,
专心致力于岗位,勤业精业,真诚奉献。
勇于挑战:提高素质,刚健有为,
持续改进,在砥砺自我中创新开拓。
实现价值:诚信为本,团队合作,
员工在学习和劳动中收获成果,企业得到发展壮大。
品牌战略编辑本段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瓦轴集团致力打造中国轴承第一品牌,并把着力点放在市场上,使ZWZ产品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ZWZ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1998年,瓦轴提出了“品种全、品质优、品牌响”的品牌战略。
从2000年开始,瓦轴按照“品种全、品质优、品牌响”的市场定位,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掀起了一场以扩大
品种、提升档次、发展出口和替代进口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再造工程,抓住国家确定瓦轴为33户重点技术改造企业
的契机,先后对铁路轴承、汽车轴承、精密轴承、低噪音电机轴承、冶金矿山轴承、大型回转支承等项目进行了
高起点、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并提出了新的品牌发展战略:靠实力培育品牌,靠创新发展品牌,靠诚信支持品牌,
靠员工爱护品牌,靠法律保护品牌。
——靠实力培育品牌:技术改造使瓦轴成为行业内技术改造行动最早、力度最大、市场见效最快的企业,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发展模式,产品水平则达到或接近了国际水平。瓦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检测能力认可,标志着瓦轴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和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靠创新发展品牌:瞄准主机发展方向,积极调整市场结构,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开发为主机配套的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和出口产品,以平均每天两种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满足用户高档次、个性化和本地化需求。
——靠诚信支持品牌:成立了信用管理部,始终坚持以客户价值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先后在沈阳、济南、武汉、西安、北京等20个地区建立了配送中心,并已规范运作。“我们的目的是在国内市场上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捷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王路顺董事长说,“瓦轴物流的建成,标志着由卖产品转向卖服务,以服务取胜。就如海尔一样。”与此同时,瓦轴积极参与市场推介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靠员工爱护品牌:“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瓦轴的品牌、商誉,爱护瓦轴的一草一木”已成为瓦轴人共同的行为准则,并以“一流的产品来源于无止境的创造”的理念,精益求精,不断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回报用户,使用户满意。
——靠法律保护品牌:公司成立了打假办,与各地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起,联合开展打假行动。瓦轴ZWZ商标已成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重点保护的20个商标之一,使瓦轴规范化的经营得到了法律上的保护。瓦轴把守合同重信用落到实处,对所有用户进行信用评价和全程信用管理,向所有用户提供产品真伪鉴别并支持用户打击欺诈行为,维护用户的利益。
从2003年开始,瓦轴注重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并提出了“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为企业创造市场价值”的经营方针。为用户提供的十项增值服务是:一步到位的多品种配套服务;准时化的交货期服务;零距离、网络化、配送制的物流配送服务;同步开发研制的产品开发服务;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的产品品质服务;诚信为本的全程信用服务;讲求综合成本的合理价格服务;全面解决方案的国产化服务;主机产品增值的品牌服务;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服务。同时,瓦轴加速推进“四个加速工程”,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建成了世界最先进的铁路轴承生产线,开始建设瓦轴工业新区,建成先进的特大型精密轴承、精密轴承、转盘轴承生产线。
信用管理编辑本段
2001年,瓦轴在专业咨询机构的协助下,结合本公司应收账款现状,成立了信用管理部,在轴承行业率先推行“销售—回款”业务流程再造的全程信用管理。
全程信用管理就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三项基本制度(事前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事中管理-授信管理制度、事后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通过运用有效的七项管理措施(资信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政策、信用额度、信用期限、收账政策、债权评估),实现对“销售—回款”业务中6个关键环节(客户开发、争取订单、签订合同、按时发货、到期收款、追收欠款)的“全过程”管理。
信用管理部作为“销售―回款”业务的一个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是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对赊销客户进行预测和评估;优化客户群,改善市场结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应收账款质量,加快货款回收速度,减少呆坏账损失;为客户建立信用服务平台,为大客户及信用好的客户提供赊销额度和期限,促进双方的业务快速增长,达到共赢目的。
信用管理部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全程信用管理制度,完善 “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根据客户资信信息和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授予信用额度和期限。根据客户的运行状况及与瓦轴的交易情况,定期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度、信用期限,实施动态的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部对应收账款实行分期管理,在不同的期限要相应的做跟踪管理工作,防止呆坏账的发生,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
瓦轴向客户提供诚信为本的全程信用管理服务,已经作为瓦轴向客户提供十项增值服务的内容之一,几年来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用无止境的创造,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技术中心编辑本段
瓦轴集团技术中心是国家经贸委、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于1995年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负责全集团公司技术发展、产品开发研究、工艺工装设计、轴承装备的开发设计、产品的试验检验、信息服务、计算机开发应用、行业与企业的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等工作。经过1996年8月、1998年12月和2000年2月三次较大的调整和充实,建立了以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为先导、以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为龙头、以工艺开发和材料研究为重点、以专用装备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保障、以产品模拟试验和精确检测为后盾、以产学研联合攻关为途径的“一条龙”工作模式。进而形成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规划发展部、质量保证部和高校分中心为两翼,各子公司技术质量部和分厂技术科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中心自2000年重组以来,相继开发的新产品1800多种,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40余项,消化吸收引进装备技术和自行开发设计、制造各类专用装备30种60台。研制的二代轿车轮毂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提速铁路轴承,经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检验其综合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为国防科工委“01”工程开发的6种专用轴承,打破了外国技术封锁,为新型战舰的研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为三峡工程研制的闸门用3种轴承,通过海河大学的破坏性实验,水下50米工作使用寿命50年;为清华大学“863”核反应堆开发提供的陶瓷球轴承,完全满足耐腐蚀、长寿命的技术要求;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试制的3种焊接机器人回转支承和为卫星地面跟踪站配套的特大型回转支承,均一次性获得成功,受到用户的好评。“神州”4号卫星发射架所配套轴承和“直八”飞机用航空轴承的研制成功,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先后开发了出口美国EATON公司、GE公司轴承的主机市场。已经申请国家专利79项,市级以上技术进步奖10项,国家级优秀新产品奖11种。瓦轴集团技术中心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引导着中国轴承的发展方向。
印度公司编辑本段
中国轴承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瓦房店轴承集团(瓦轴集团)2010年12月16日日在孟买宣布成立瓦轴集团印度公司,并计划在两至三年内在印度建立一个完整的生产制造基地。 瓦轴集团副总经理赵扬表示,进军印度市场是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该集团在印度市场业务将集中在中大型轴承的销售和生产,服务钢铁、采矿、石油、风机和水泥等重大装备制造行业。 赵扬说:“高速发展的印度市场是瓦轴集团最重要的长期战略市场之一,集团在印度市场有着长期的考虑和打算,建立瓦轴集团印度公司只是长期战略的第一步,表明集团在印度市场的决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和服务最大程度接近印度市场。” 赵扬认为,印度市场需求与结构和中国相似,会出现快速发展,而中大型轴承是瓦轴集团的强项,对于依赖进口的印度市场,该集团在产品性价比和交货期方面有优势。 赵扬透露,瓦轴集团的战略已转移到国际市场,其印度公司是继德国科隆之后设立的第二个海外经营实体。 瓦轴集团印度公司副总裁达尔表示,由于集团产品销往世界多个国家,不可能在每个国家都做出很大投入,重点投入印度市场可覆盖东南亚和南亚其他国家,作为出口基地。 目前,瓦轴集团印度公司将提供5000种工业轴承,并最终提供1.5万种轴承产品,实现50亿卢比(1美元约合45.4卢比)销售收入,并计划向印度其他轴承企业提供产气供应链解决方案。[1]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
[1]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zwz-bearing.com/index.asp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