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尺寸方案及系列
1.尺寸方案(dimension plan)包括滚动轴承外形尺寸的系统或表列。2.轴承系列(bearing series)一组特定类型的滚动轴承,具有逐渐增加的尺寸,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相同的接触角且外形尺寸之间有一定的关系。3.尺寸系列(dimension series)宽度系列或高度系列与直径系列的组合,对圆锥滚子轴承还包括角度。更多内容请参考>>>
尺寸方案及系列
1. 外形尺寸(boundary dimension)限定轴承外形的一种尺寸,基本外形尺寸为内径、外径、宽度(或高度)及倒角尺寸。2. 轴承内径(bearing bore diameter)向心轴承的内圈内径或推力轴承的轴圈内径。3. 轴承外径(bearing outside diameter)向心轴承的外圈外径或推力轴承的座圈外径。4. 轴承宽度(bearing width)限定向心轴承宽度的两个套圈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对于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是指外圈背面与内圈背面之间的轴向距离。更多内容请参考>>>
轴承外形尺寸
1.球直径(ball diameter)与球表面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滚子直径(roller diameter)在垂直于滚子轴心线的平面内(径向平面),与滚子表面相切的彼此平行的两条切线之间的距离。计算额定负荷时,应用滚子中部的径向平面。3.滚子长度(roller length)包含滚子末端在内的两径向平面间的距离。但在计算额定负荷时用的“滚子长度”是滚子与滚道在最短接触处的理论最大接触长度。更多内容请参考>>>
分部件及零件的尺寸
1. 公称内径(外径)(noninal bore diameter)(outside diameter) 包络基本圆柱形内孔(圆柱形外表面)理论表面的圆柱体的直径。在一指定的径向平面内,包络圆锥孔理论表面的圆锥体的直径。包络基本球形表面的理论表面的球面直径。2.套圈公称宽度(nominal ring width)轴承套圈两理论端面间的距离。一般是实际宽度偏差的基准值(基本尺寸)。3.轴承公称宽度(轴承高度)(nominal bearing width) (bearing height) 套圈两理论端面(垫圈背面)间的距离,用以限定向心轴承宽度(推力轴承高度)。一般是轴承实际宽度或轴承实际高度偏差的基准值(基本尺寸)。更多内容请参考>>>
与公差关联的尺寸
(1) 内、外圈的生产过程:未退火棒料→锻造→退(正)火→车削加工→热处理(淬火—回火)→磨削加工→光整(超精研)→零件终检→防锈→入库。(2) 钢球的生产过程:棒料(盘料)→镦球坯→(去环带)→光磨(光球)→热处理(淬火—回火)→硬磨→精磨→精研(研磨)→终检分组→清洗、防锈、包装→入库(3) 滚子生产过程:棒料(盘料)→镦坯(车加工)→去环带→软磨→热处理(淬火—回火) →硬磨→串软点→精磨外径→粗磨端面→终磨端面→细磨外径→终磨外径→(超精外径)→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更多内容请参考>>>
各零件的生产过程
轴承零件(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经检验合格后,进入装配车间进行装配,需满足的相关技术条件有游隙、实际宽度、灵活性及振动值(噪音)、摩擦力矩等,一般装配的过程如下:零件退磁、清洗→内、外圈滚道尺寸分组选别→合套检查游隙→铆合(收缩)保持架→终检各项指标→退磁、清洗→涂油、包装→入成品库(装箱、发运)。 更多内容请参考>>>
滚动轴承的装配过程
滚动轴承标准化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比较早,1926年国际标准化协会第4技术委员会ISA4成立,专门从事滚动轴承标准化研究和制订滚动轴承国际标准,二战期间工作中断。1949年于巴黎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第4技术委员会(滚动轴承)ISO/TC4,它的成立标志着滚动轴承标准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更多内容请参考>>>
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
轴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分为:
轴承构造
(1)向心轴承—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公称接触角从0°到45°。按公称接触角不同,又分为:径向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为0°的向心轴承;向心角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轴承。(2)推力轴承—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公称接触角大于45°到90°。按公称接触角不同,又分为: 轴向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为90°的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轴承。更多内容请参考>>>
按滚动轴承结构类型分类
轴承按其外径尺寸大小,分为:(1)微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6mm以下的轴承;(2)小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8~55mm的轴承;(3)中小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60~115mm的轴承;(4)中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120~190mm的轴承;更多内容请参考>>>
按滚动轴承尺寸大小分类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两大类:1.通用轴承2.专用轴承 专用轴承包括:1. 通用轴承:就是按上述一、二两条的分类方法来分。 2.专用轴承:就是按所使用的场合来分。通常分为:(1)轧机轴承: 轧钢机可分为双辊轧机、四辊轧机和六辊辊及至20辊等轧机。轧辊轴承是指装在工作辊和支承辊两端轴颈上的轴承。轧辊轴承要承受很大的径向轧制力,而安装轧辊轴承的径向空间又受到限制,因此,轧辊都使用多列滚子轴承,以承受大的径向力,有时用角接触球轴承或推力轴承来承受轴向力。主要采用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更多内容请参考>>>
按用途分类
①. 高温轴承,工作温度高于120℃的轴承为高温轴承。高温轴承主要应用于航空喷气发动机、原子能反应在堆,X射线管,半导体元件制造设备及各种熔镀设备等。②. 低温轴承,工作温度在-60℃以下的轴承为低温轴承。典型的应用场合是各类液态气体泵,如液化天然气泵,液氮(氢、氧)泵,丁烷泵,火箭导弹用液体泵、宇宙飞行器等。常用的低温轴承结构多为单列深沟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更多内容请参考>>>
按使用特性分类
一套轴承内同时由上述两种轴承结构形式组合而成的滚动轴承。如滚针和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滚针和推力球组合轴承、滚针和角接触球组合轴承等。组合轴承的几种组合形式:1.无内圈滚针和推力球组合轴承2. 无内圈滚针和带外罩的推力球组合轴承3. 有内圈滚针和带外罩的推力球组合轴承。更多内容请参考>>>
组合轴承
1.轴承代号排列规则
自1994年7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新的轴承代号方法(GB/T 272-93,JB/T 2974-93),该方法规定滚动轴承代号是用字母加数字来表示滚动轴承的结构、尺寸、公差等级、技术性能等特征的产品符号。滚动轴承代号由基本代号、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构成。基本代号表示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尺寸,是轴承代号的基础;前置、后置代号是当轴承的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技术要求有改变时,在基本代号左右添加的补充代号.更多内容请参考>>>
轴承代号排列规则
2.基本代号
轴承基本代号由轴承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内径代号构成。例如:6201,6代表类型代号;2:尺寸系列代号;01:内径代号。更多内容请参考>>>
轴承基本代号构成说明
3.前置、后置代号表示方法
前置、后置代号是轴承在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有改变时,在其基本代号左右增加的补充代号;后置代号的编制规则: (1)后置代号置于基本代号的右边并与基本代号空半个汉字距(代号中有符号“-”、“/”除外)当改变项目多,具有多组后置代号,按表3-10所列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 (2)改变为4组(含4组)以后的内容,则在其代号前用“/”与前面代号隔开;例:6205-2Z/P6 22308/P63,更多内容请参考>>>
轴承前置、后置代号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