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百科 >> 庞碧涛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12-17 10:57 历史版本3 23681 1 5 调整页面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庞碧涛

目录

1、长征五号上有他们的产品  

2016年11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向洛轴发来贺信,表彰洛轴为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所作的贡献。贺信中说:长征五号采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发动机,贵单位研制的产品,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顺利研制奠定了基础。

收到贺信,庞碧涛和所有洛轴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实际上,在长征二号、三号上,都有洛轴的产品。但接到长征五号轴承研制任务时,庞碧涛还是感觉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长征二号、三号运载火箭上的轴承技术是成熟的,但长征五号是全新的技术。”他说,“我们不能退缩,跟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节点,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国防军工配套系统中,洛轴属于二、三级配套企业,“但我们在特种轴承产品研发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

庞碧涛讲了一个例子: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举行大型活动,国产重点装备配套件对技术上有特殊要求,国外配套产品却卡了壳,定好的合同对方不执行,说要推迟交货时间,宁愿赔偿损失也不同意按时交货。这时,我们意识到,关键的技术和零部件还是要自己有。

“还有一个特殊产品,过去国外老卡我们,但洛轴的产品研制出来后,他们就老实了,天天派人来推介。”庞碧涛说,“我们一直有个思路,在航空航天、高铁、风电、盾构等高端产品的研发上,必须得有自己的技术和话语权。”

庞碧涛庞碧涛

 


2、高铁轴承洛轴造 计划问世

不久的将来,当您乘坐高铁时,车上的轴承可能就是咱洛轴的产品。

在洛轴投资1.6亿元新建成的高速精密重载轴承产业化示范线上,员工正在进行高铁轴承和城轨轴承的研制生产。在大型高速铁路轴承试验台上,他们为国家强基工程自主研发的时速350公里高铁轴承样品测试运行了3142小时,总运行里程达110万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高铁轴承样品,已完成120万公里台架测试。这是庞碧涛及他所带领的团队近年来在高铁轴承研发上所取得的成绩。


据了解,我国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动车组技术,但配套轴承全部为瑞典、德国、日本等跨国企业产品。

为了实现轴承的国产化,庞碧涛说:“洛轴已于2007年启动国家863计划,由洛轴建设高铁轴承试验台。”

2014年,他们研制的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样品各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越进口同类产品,这标志着洛轴在全国率先攻破了高铁轴承关键技术。去年春节,国家铁路总公司提出了轴承国产化思路。今年6月8日,国家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经调研认为洛轴生产高铁轴承的技术比较成熟。


“要想实现高铁轴承国产化,路子很长。”庞碧涛感慨,“洛轴从2007年开始研究高铁轴承,至今已走过了近10年,按照计划正式产品2017年年底生产出来后,还要经过台架试验,然后再装到高铁上路试,通过后才会真正应用。”


3、打破洋人垄断 造国产风电轴承被抢着用

业内都知道,基础装备行业投入大,收益小,但这项工作必须做,一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降低国家采购成本的需要。

庞碧涛举了个例子:“曾有某企业需要一种轴承,国外一套轴承售价5万多元,交货大概需3年。后来,洛轴通过研制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价格才2.1万元。国外轴承企业获悉后,立即将产品价格降到2.5万元,交货也快了。”


风电轴承也是这样。“最早风电轴承都是进口,洛轴从1996年开始研制风电轴承,刚开始时没企业敢用,后来上机使用后效果良好,用户掂着钱到公司提货,争得直翻脸”。


“在高端产品的研发上,即使技术有了,产品有了,还需要让别人相信你。”庞碧涛总结说,“那样别人才会用你的产品。”


盾构主轴承的研发就走过了这样一条路。庞碧涛介绍,盾构主轴承全部是国外进口。最后,洛轴开始与中铁隧道联合研发该产品。他们先从为盾构使用企业做技术服务介入,再对国外进口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技术成熟了,再制造盾构主轴承。“所有国外盾构主轴承型号,洛轴全部服务过,不仅能检测、维修,产品有问题也都能解决。” 庞碧涛介绍说,“没有前边的合作基础和技术实力的积累,用户是不会放心使用我们研发生产的轴承的。”

就这样,2016年11月26日,他们研发的盾构主轴承装机下线,国产第一套盾构主轴承终于问世,并投入使用。


4、洛轴引进“最强大脑” 还负责自主培训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洛轴人及庞碧涛认识到,从技术层面考虑,大企业必须把技术队伍带出来。

近年来,在庞碧涛的主导下,洛轴搞了多个平台: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实验室的设备是国内最好的。


“洛轴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基础上,更注重利用企业这个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自主培训人才。”庞碧涛这样表示,像洛轴这个平台,承担的国家项目多,一个技术人员站在这个平台上可能干的事就是国家层面的事,在轴承研究上,没有比洛轴这里更好的平台。所以近年来,洛轴将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自主培养上,并充分利用企业这一个平台,通过承担项目加快人才的培养。 “在洛轴承担国家项目的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一批高级的人才,像在航空航天、高铁、盾构等研发领域,洛轴都有行业领军人才。” 庞碧涛说。


5、教师辞职当技术员 一步步干到总工程师

1989年,从河南科技大学(原洛阳工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几年的庞碧涛,放弃教师职业,到洛轴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实践经验欠缺,搞技术的光看书本不行,教学生得教实际东西。”他说,“在学校搞学术可以,搞工科的到企业,才能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技术,可以使自己在技术上有更长远的发展。”于是,他到洛轴技术中心当了一名设计员,1991年又考上了西安交大的研究生。毕业后下到了车间,从基层的车间主任、分厂厂长做起,2005年做上了公司的总工程师。


虽已担任公司高层,但53岁的庞碧涛还是愿意多搞科研。“在轴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国内与国外差距很大。”庞碧涛坦言,所以,他带领着他的团队,一直都是奔跑在研发的路上。

标签